2017年11月,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中的三大革命。
出生于1959年6月的余欣榮是江西樟樹人,他的履歷大多與農業相關,大學畢業后的第一個單位便是江西省委農研室。2012年3月,余欣榮出任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并于2018年機構改革后擔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負責農業農村部機關常務工作和發展規劃、計劃財務、鄉村產業、農村社會事業、農田建設管理、機關黨務方面工作及部系統新聞宣傳工作。
在“委員講堂”節目中,余欣榮提到了自己去年在農村調研時聽到的故事:一位老大爺說他的兒子在浙江打工,春節回來準備帶著媳婦住上10天,但結果住了一個星期就走了,為什么?說是不習慣上茅坑,白天在家,晚上還是要住回縣城的賓館。
“農村仍然有不少地方還存在‘一個坑兩塊磚’,有的地方‘連茅圈’,也就是人的如廁和牛、羊、豬的圈養合為一體,它不僅是反映生活的貧窮,而且容易造成傳染病的發生,這種狀況亟待改變?!庇嘈罉s坦言,“必須下決心,把農村廁所革命進行到底,使我們的廣大農民兄弟和城市居民一樣,能夠享受到衛生、清潔、無害化的如廁環境?!?/span>
據農業農村部今年5月披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全國已完成改廁1000多萬戶,其中6成完成了無害化改造,全國改廁率超過56%。
不過,余欣榮也談到,農村廁所革命中也存在有些地方定任務、下指標等問題,這些地方代替群眾做決策,群眾還沒發動起來,管理方式又沒有跟上,結果造成廁所施工質量不高,農民沒法用或者用不起。
“我們要樹立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就是要讓每一戶農民都滿意。我們一年要改1000萬戶以上的戶用廁所,如果是1%的不滿意,那就是有10萬戶農民享受不到農村改廁的成果,就會影響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庇嘈罉s強調。
在余欣榮看來,做好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還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他說,300多萬個村,2億多農戶,6億多農村人口,絕不能一套模子來推動執行到全國。比如有水的地方,農民有要求、有條件,便可以推動水沖廁所技術模式;但還有農民連吃水都困難的地方,就不能簡單地推動水沖廁所技術。
“委員講堂”由全國政協辦公廳制作,是全國政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思想的一項履職創新探索,是為政協委員聯系團結界別群眾、面向社會正面發聲、凝聚和傳播共識搭建的一個新的機制化平臺,也是展現政協委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重要窗口。
農村改廁是以廁所之“點”帶鄉村振興之“面”,背后是廣袤農村文明進程的整體前行。
但也有學者指出,“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廁。公廁怎樣,城市文明就怎樣。”